打造智慧社区,在拓展智慧化服务场景的同时,也别忘了线下渠道。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还有不少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面临智能手机使用难题,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需求要考虑周到,一些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在加强线上服务的同时,也应保留线下办理渠道,为特殊群体提供便捷服务。要积极扩展数字化支撑下的线下服务功能,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提供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同时强化数字技能教育培训服务,助力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共享智慧生活,消除数字鸿沟。
近年来,智能建筑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人们把智能建筑技术扩展到一个区域的几座智能建筑进行综合管理,再分层次地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管理,这样的区域和城市分别被称为智能小区和智能城市,智能小区是智能城市的基本单元,它已成为建筑行业中继智能建筑之后的有一个热点。
所谓的智能小区,就是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建筑物(智慧社区主要是指住宅小区)按照统筹的方法分别对其功能进行智能化,资源充分共享,统一管理,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并尽可能的提高指标。
智能小区和小区智能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智能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智能化”技术本身也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直至成熟,因此智能小区仅是对一定智能程度的住宅小区的笼统称呼,至于何种智能程度才能称其为智能小区,现在尚没有定性定量的标准。
社区作为城市的较基础的组成单元,是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体应用的体现之一,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单元,智慧社区是城市智慧化建设的具体应用与较终落脚点,通过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取得的成果,相关部门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当下城市居民的真正需求所在,然后积极吸取有利的经验将其运用到城市其它单元的智慧建设工作当中去,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