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型智慧社区的建设和转型面临哪些痛点?
据统计,目前智慧社区的普及率约为40%,且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更多中小物业还没有普及。同时,由于目前智慧社区建设并没有一个好的蓝本,市面上的智慧社区产品及技术方案尚不成熟,因此各个地方的中小型“智慧社区”发展实际上处于初级阶段:
从业主体验的角度来看,由于整体使用的物联网技术应用较少,社区的整体智能化水平不足,业主的生活服务体验并不智能化:比如疫情防控背景下,很多小区业主通行、访客登记还是靠人工核验为主;车场找位难,充电难,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社区业务办理大多需要线下跑腿,线上自助服务较少,不仅不够便捷智能,还存在安全隐患。
智慧社区是根植于传统物业的基础之上,再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倒入新的商业资源,其发展与传统物业息息相关。近几年来,智慧社区发展非常迅速,而且智慧社区市场前景广阔。
“智慧社区”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宣布成立了“智能化住宅技术合作联盟”,由于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所以智能化技术相关产品以及应用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后,欧洲市场、日本市场以及东南亚等地区,智慧社区也随时代发展起来,形成了一股席卷的风潮。在一些发达国家,智慧社区的产品都已经形成体系,做出了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社区的理念和安防智能化是基础
智慧城区(社区)是指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控,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
安防智能化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
社区的安全管理是社区管理的基础,在智慧社区安防建设中,包括很多环节,包括社区周界,出入口,公共区域,单元门,电梯门等,传统的安防管理主要采用人员巡检的方式,在重要岗位安排常驻人员值守,但是这种方式效率低,安全性也低。